浦城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逾16亿元
国家同意我区建设4条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火电装机5000万千瓦、煤制气280亿立方米、煤制油700万吨、煤制烯烃300万吨、煤制乙二醇200万吨、化肥1500万吨,这些项目从2017年开始陆续建成,2020年前后全部建成,项目建成满负荷运行年可转化煤炭4.4亿吨。
《备忘录》明确,2016年到2020年期内,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建立了电煤钢煤中长期合作基准价格确定机制,以重点煤电煤钢企业中长期基准合同价为基础,建立了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煤炭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据预测,春节期间全国气温将降至最低点,虽不及预期中的冷冬,但也将对下游煤炭库存带来考验。
2017年的两会预计将于3月份于北京召开,在此之前,各省有关部门将要求煤炭企业加大安全检查力度。这在一方面能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企业下调价格;另一方面降价会促进出货量放大,满足市场节前储煤需求,给市场煤价注入更多下降动能。3、航运价格下行速度再度加快。2017年1月,国务院派出的12个督查小组于5日至15日对各省市进行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专项督查和清理整顿,煤炭供给将有所下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将动力煤价格绿色区域(正常区间)上限设定为570元/吨,超过该价格便有可能引发政策关注与调整。
2017年1月11日至1月17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1 元/吨,周环比继续下行1元/吨。两会临近,煤炭企业安全检查力度加大。武华太指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作为一家大型煤炭企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企业,具有煤种全、煤质优等优势,特别是在炼焦煤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尹天五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刘维奇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签约。在前期交流沟通、友好协商,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1月7日,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促进会、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战略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召开,四方共同签订了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我们这次的合作,就是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发挥各方的优势,在促进各方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山西省的转型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在会议上,武华太与李宝卿代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企业在产业布局上不仅要将煤炭、焦炭、电力等产业做强做大做优,同时将积极发展金融等相关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牛仁亮在讲话中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山西省的发展现状、发展思路、相关产业政策。
今天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为我们各方发挥优势提供平台、提供机遇,不仅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将提供所需人才,也必将促进我们各方的共同发展!其他各方负责人在发言中一致表示,今天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为各方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平台,这种新的模式必将会促进各方的发展,我们将积极发挥优势,加强合作,结出丰硕成果。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侯水云出席会议并代表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与其他三方负责人签订了协议基于此,重新审视判断当前的山西煤炭,必须认识到在能源革命和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煤炭行业已进入发展战略转折时期,未来山西煤炭转型将何去何从?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是不要煤炭,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有技术、有创新的煤炭,这是创新是不竭的动力进取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因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煤炭产业的整合重组力度,首先进行优势煤企的整合,努力形成2-3家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市场话语权的煤炭企业,不断强化山西煤炭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山西煤炭经济要想实现转型升级,特别是产品的转型。无烟煤查明储量470亿吨,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39.6%。
再者结合山西实际以优势煤种为主进行整合。结语:历史的经验和严峻的现实昭示我们: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
近年来山西经济波动就是因为山西沦为下游产业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提供商,经济发展易受到下游产业波动的影响。以一吨5000大卡的动力煤为例,可用于发电,可转化为油,可变成甲醇,可变成烯烃。
其中最优质的肥煤、焦煤储量523亿吨,占全国储量1021亿吨的54%,山西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煤种方面的储量优势和产量优势,组建大型专业化企业集团,从而增强企业在细分煤炭市场的控制力。只有在科技、业态、管理方面实行全面创新,在煤炭的全循环、深加工、再利用上下功夫,才能获取精深加工和高端转化的市场价值,使煤炭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2016年初,去产能打响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枪,煤炭去产能是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煤炭大省山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全省所有煤矿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的要求,率先实行了煤炭减量化生产。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一系列措施的施行,近期煤炭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山西省的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得到逐步改善,9月份,山西煤企实现扭亏为盈,全行业结束了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我们要知道煤不只是碳,而是有机与无机的复合物。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创新,靠转方式调结构。
山西煤种齐全,储量巨大,其中,焦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山西储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多的地区之一。就要从改善煤炭利用方式入手,把废料变成原料、废品变成产品、产品变成精品。
摘要:煤的问题是山西最大的省情。煤的碳氢比为1:0.8,简单燃煤,就把珍贵的氢烧掉了,除煤本身外,采煤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伴生矿产、煤层气等资源。
煤炭为山西发展立下功劳,也被贴上了血煤、腐败等负面标签。山西,经过多少轮因煤而困,正站在转型十字路口。
据资源勘探数据显示,在全国十六大炼焦煤矿区中,山西拥有五个。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靠熬是熬不过去的。然而废弃物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科学利用必然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精细煤化工技术的进步,使得煤炭资源的价值得到数十倍的提升。
山西要紧盯科技前沿,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做细做优煤炭深加工。做细做优 煤炭深加工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国际国内能源技术变革呼之欲出,而山西煤炭行业却面临大而不强,强而不科的矛盾,核心竞争力依然欠缺,这与山西煤炭大省地位极不相称。
可以说,实现煤基产业的六型转变,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截至10月底,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关闭退出25座煤矿已全部关闭退出,并完成省内钢铁、煤炭去产能验收工作,比国家要求提前1个月完成。
然而,大量资源长期被忽视、废弃,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十分广阔。一煤独大的格局让山西经济荣辱与共,长时间、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带来地表沉陷、生态破坏等后遗症。
除此之外煤炭生产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洗中煤、粉煤灰等废弃物。山西工业持续负增长,山西经济发展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山西作为中国传统的原材料基地,工业产品中,其产品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和半成品等产业环节,并没有向终端产品延伸。关键词:转型 科技 新常态引言:新常态下对山西煤炭的再审视,山西是煤炭之乡,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2%,保有资源储量却超过全国的20%。
黑色煤炭实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应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煤的清洁高效低碳综合利用。横向整合 做大做强尽管经过几十年的追赶,国内煤炭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放到全国煤炭市场看,我省煤炭企业仍然存在新的多、小、散、弱问题。
中国经济如此,山西煤炭更是如此。同时山西的优势也在煤,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也离不开煤,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山西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
从煤到电、到甲醇、到烯烃,产业链每一次拉长都是一个增值;每一次增值,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支撑;每一次增值,都闪耀着科技创新的光芒。山西煤炭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还很有限。